讀者主權時代 催生高品質新聞

這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有資訊等於沒資訊。
人們願意付費取得高品質有意義的內容,是正在發展的趨勢。
網路世代,人人都是自媒體、都可成為內容生產者。只要人生有體驗、生活有故事、對事物有見解有想法,真誠地去表達你的觀點,就會有人願意付費訂閱。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訂閱經濟】這兩本書值得抽空閱讀! 
 (MTH編輯部)
讀者主權時代 催生高品質新聞
 

全球網路媒體採付費制愈來愈多,學者表示,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也讓新聞內容由過去的媒體單向決定,變成「讀者主權」時代,讀者決定自己要看什麼。但也有媒體人提醒,媒體若過度順從訂戶意見,可能失去編輯自主性,造成立場趨於一致,是該小心求取平衡之處。

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蘇蘅表示,美國媒體從二○一○年開始發行付費網媒以來,到二○二○年付費網媒已占所有媒體二十%,英國付費媒體也占十%,歐洲許多國家更普遍,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大報網媒,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英國泰晤士報等,顯現對自己品牌的自信,「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大型品牌 優者更優

蘇蘅說,很有趣的現象是,各國網媒訂閱者往往只訂單一報,比如只訂紐時或華郵;這些網媒也多原本就出於大型紙媒,展現「優者更優」氣勢。她認為,原本品牌就好的媒體,愈容易吸引讀者願意付費看網媒,只要讀者覺得可藉此吸收到其他地方沒有的新知或得到更好的新聞服務,這趨勢就會繼續。

蘇蘅表示,網媒付費制推動後,對優質媒體其實有不少鼓勵,其中和新聞內容最有關係的就是新聞品質變高,不少新聞都具稀少性或獨家,或是獨具值得看的理由;像華爾街日報、紐時的網媒,都具高品質新聞、獨家專欄,許多名家專欄只能在這些媒體看到,對讀者特具吸引力。

「高品質、獨特性,才能讓讀者願意付費閱讀。」蘇蘅說,過去媒體是單向地用新聞專業或直覺來決定讀者看什麼,現在是讀者決定要看什麼,回到讀者主權時代。在這資訊爆炸年代,聯合報要推付費制,她認為必定是對品牌和新聞內容很有自信,她樂觀其成。

蘇蘅表示,各國推付費新聞制成功的社會條件包括國民所得水準、新媒體使用比例、付費取得意願;台灣在前兩者都已夠高,付費意願其實也不低,但關鍵就是產品定價及提供的內容是否為讀者所期望。

精準分析讀者需求

以華爾街日報來說,從一開始規畫產品,就靠演算法和大數據細緻分析,來調查出讀者所喜好新聞。比如發現讀者非常喜歡看美國與歐洲商業新聞、汽車新聞等,就藉此調整編採方向,「把願意付費讀者愛看的新聞,準確地傳遞給他們。」

蘇蘅表示,付費新聞要成功,就得靠這些成功設計相互搭配,包括經營模式、與讀者互動的操作模式,以及精準分析出讀者需求的演算法。付費媒體同時也須注意在讀者付費之後,如何建立和消費者連結的關係,和他們互動甚至合作,讓讀者願意繼續長期支持,使品牌效應正面循環下去。

不過蘇蘅也不諱言,付費媒體未來競爭挑戰只會更大。因為現在許多娛樂媒體也要付費,新聞媒體除了要和同型產品競爭,也得面臨其他數位產品競爭。

和內容農場有所區隔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也認為付費媒體是必要做法。她表示,當今資訊面臨品質下滑情形,尤其是傳統媒體和社群媒體界線變得模糊,主流媒體若做付費媒體,可做一定程度把關,讓付費制不但能保障讀者權益,也可保證資訊正確公平,並給主流媒體和好新聞生存空間,「這是不得不的做法」。

然而誰能在付費媒體中勝出,林照真表示,關鍵是品牌能否獲得讀者信任,做出和其他內容農場有所區隔的新聞。她不認為付費媒體就一定要完全配合民眾興趣,但如何在適合某些族群和新聞共同性中找到平衡,就考驗媒體策略,媒體不論就數位內容和分頁設計上,對數位群眾的了解也還要再加強。

有機會創造多元內容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表示,當今閱讀及廣告市場的劇烈位移,迫使新聞媒體必須訴諸網路讀者付費訂閱,紐約時報等成功經驗也讓許多媒體相信此一模式可行。轉為付費制後,媒體必須更重視核心讀者,重視內容差異性與市場獨特性,也有機會創造比較多元的內容,但也有隱憂:如何不因過度順從訂戶意見,形成另一種意見泡泡,例如紐約時報最近就被批「以紐約為宇宙中心」。

黃哲斌觀察國外媒體網路收費的成功案例,認為關鍵都在「營造值得付費的價值感」,又可分為「首位性」及「唯一性」。前者指內容雖非獨特領域,但是讀者閱讀新聞資訊的第一指標,例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唯一性則是新聞網站內容雖不全面,但內容或風格獨特,市場替代品稀有,讀者因此願意付費。

黃哲斌表示,台灣媒體推行訂閱制,也須盡力取得首位性或唯一性,只要其中一項推到極致,就會在市場選擇中冒出來,設定服務的對象基礎愈大,自然也愈有利。不過像紐時或經濟學人設定的是全球英文讀者,潛在市場比台灣媒體大得多,這是台灣新聞媒體較不利之處。

紐約時報  品牌  華爾街
願意付費訂閱嗎? 報導正確可信是關鍵
 
數位化浪潮下,新聞媒體百家爭鳴更勝以往,為了確保生存,如何將「內容變現」是一大挑戰。傳播學者研究發現,實施「付費牆」訂閱制,初期雖然看似流失讀者,但在願意付費的訂戶支持下,媒體將更有能力報導符合分眾興趣的新聞,並提升新聞品質。全球媒體皆面臨相同難題。受眾分散於紙本、電影、網路等各種平台,對於花錢看新聞興趣缺缺,也是廣告很難吸引的人。在廣告無法確保收益的情況下,媒體收入來源最終仍回到受眾,而網路版新聞則成為決戰場。
美國新聞協會二○一七年的一分研究指出,五成三的美國民眾有付費訂閱紙本或數位新聞,而影響他們是否續訂的關鍵因素,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者表示是「報導可信、正確的事實」。
目前世界各國媒體推動的付費牆(paywall)可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硬牆」,所有內容只給付費訂戶閱覽,例如英國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
第二種是計量制(metered),媒體每月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閱覽額度,用完後若未訂閱就無法再閱讀,例如彭博資訊和紐約時報,日本朝日新聞是提供約前五段免費閱讀,全文須付費。
第三種是「免費增值」(freemium),分為數個階段。以英國衛報為例,讀者可免費閱覽新聞,但螢幕會出現一個以上的蓋屏廣告;付費讀者可閱覽無廣告版的新聞,若再多付一些費用,可享受額外福利,例如媒體活動優先報名,關聯企業的票券折扣等。
奧克蘭大學傳播學者米利拉提二○一六年的研究指出,付費牆內的新聞大多數是政治、經濟等俗稱的「硬新聞」,免費的內容則是適於在社群網站分享的軟性新聞。在付費牆制度下,記者必須更努力,採訪到別家沒有的內容,做出差異性。學者瓦拉-米格爾二○一四年的研究指出,為吸引原本就意願不高的讀者成為訂戶,媒體要證明自家新聞值得付費,例如特殊化、有加值性且難以被抄襲的內容。
廣告  英國  紐約時報
內容有價 訂閱制可行 國際媒體行之有年
 
歐美知名媒體推動付費訂閱數位新聞已行之有年,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資訊、英國金融時報和泰晤士報等,都為網站新聞收費,讀者也愈來愈能接受。目前付費制日益成熟,紐時成功從主要依靠廣告收入,轉變為主要依靠訂閱收入,泰晤士報的數位訂戶數已超越紙本訂戶數,金融時報的數位營收超過紙本,可見數位新聞收費是未來趨勢。
華爾街日報早在一九九○年代中期、網際網路開始商業化時,就實施付費制。最近兩三年,彭博資訊、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和財星雜誌,也都開始為數位新聞收費。紐約時報二○一一年引進付費制,數位訂戶從二○一一年的卅二萬四千名,成長到今年第二季季末共五百七十萬名。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時,紐時的廣告收入劇減兩成九,來到六千七百八十萬美元(約台幣廿億元),但訂閱收入成長百分之八點四,達兩億九千三百萬美元(約台幣八十五億元)。紐時成功從主要依靠廣告收入,轉變為主要依靠訂閱收入。
泰晤士報和同屬新聞集團的星期泰晤士報,二○一○年引入付費制。時任星期泰晤士報總編輯威瑟羅坦承,付費制是一場「豪賭」,但新聞網站如果只靠廣告收入存活,很容易受經濟波動衝擊。二○一八年,泰晤士報的數位訂戶數達廿五萬五千名,首次超越紙本訂戶數。
英國衛報二○一六年十二月一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已成為英國第一家數位營收超過紙本的主流報紙,顯示這間一八八八年創立的報紙成功從紙本走向數位,在網路媒體時代確立自己的價值。
金融時報二○一六年的紙本與數位訂戶數共八十四萬三千名,比前一年增長百分之十三,訂戶中多達七成五為數位訂戶。金融時報曾說,付費內容收入占營收六成,比廣告收入更高。
廣告  英國  紐約時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